宁德市福鼎太姥山参拜“太姥娘娘”和参观翠郊古民居
著名文学家茅盾题写“太姥山”
太姥山是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风景区,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,逢道士而羽化仙去,故名“太母”,后又改称“太姥”。它从下而上有玉湖庵、国兴寺、情人谷、迎仙台、葫芦洞、一片瓦、九鲤峰、摩霄峰,天门岭等游览区。因为太姥山很大,并且一般大巴过来都要用掉半天的时间,所以建议还是2天游玩,时间会比较充裕,没有那么赶。在这两天的行程中,可以住在太姥山上或者山下的秦屿镇上。(出景区也不用再买门票,太姥山的门票是可以再次游玩的,需要去门卫处登记,第二天就可以凭身份证进入不要再次买票了。)一般大巴是到达太姥山山前广场的,也就是玉湖庵景区,主要景点有太姥娘娘像和平兴寺。由于平兴寺为佛学院,不对外开放,所以一般人来这,基本都是对着太姥娘娘像拍照留念的。广场的尽头可以看到一个黑色牌匾写着“太姥山”三个大字,意味着太姥山之行的开始。先到的是国兴寺游览区,在景区广场可仰望太姥山标志景点夫妻峰和峰林奇观十八罗汉岩。然后沿着右侧的步游道,向前走几步,就可以看到石塔楞伽宝塔,以及建于唐乾符年间的国兴寺遗址。拐到寺后,可到龙潭湖仰观乌龙岗奇峰及其水中倒影。再往前行,可以看到一条蜿蜒向上的石阶小道,这里就是萨公岭,沿途林木参差,山花烂漫。走完萨公岭,登上垂直的一段石阶,就可以到达迎仙台,迎仙台相传每年各路神仙都要来太姥山聚会,作为东道主的太姥娘就在这里设宴迎接诸仙。继续往上就是一片瓦游览区。挤过仅可容一人侧身而过的一线天洞,穿过白马洞,便到一片瓦。游览区内最为有名的就是一线天景点,两座黑黝黝的巨岩间,仅余一道狭细弯曲的石缝,昏暗的光线从岩顶透下,隐约可见岩壁上流淌的雨水,底下却是漆黑一团。太姥娘娘殿也是在这个景区,来了太姥山是一定要来拜拜的。其他山上景点还有摩霄峰、鸿雪洞、绿雪芽、白云寺、九鲤湖等,太姥山最美的是看峰,摩霄峰游览区是登高远眺的最佳去处。最刺激的是钻洞,鸿雪洞就是其中比较好玩的一个洞,这里洞连洞,洞通洞,洞套洞,钻起来非常有意思(记得带电筒,景区也可以买的,但价格肯定比外面贵),出了鸿雪洞就是白云寺了。在售票处的地方,有免费地图提供,可以请工作人员帮忙画下路线图,因为景区内路标不是特别清楚,并且很多洞都是单行线,以免迷路。大致就是按照以上路线依次游玩即可。如果是一日游,吃饭可以在山下小镇吃,很便宜的,味道也不错,如果住山上酒店,一般是在酒店直接用餐。山上酒店也都不贵,比如有玉湖宾馆、葫芦酒家等,价格100-280左右。
温馨提示:星光“义工”说这个地方能量加持大,“闭关”休息两天不错的选择!
太姥山快讯:太姥山是太姥山风景名胜区的主体风景区,相传尧时老母种兰于山中,逢道士而羽化仙去,故名“太母”,后又改称“太姥”。这里有好白茶(福鼎白茶),当然野生的更好!
特别提示:用这里的泉水泡出来更好喝!
专程到太姥山国兴寺礼佛供莲花灯随喜建寺以及随喜太姥圣殿•顶礼太姥娘娘
国兴寺位于福建省福鼎市秦屿镇太姥山。太姥山旧名“才山”,海拔917米,方圆20公里。相传尧时有老母种兰山中,晚逢道士羽化仙去,故以太母名之,后又改为太姥。太姥山东省佛刹兴盛唐宋,山南山北共有36个寺院。国兴寺始建于唐乾符四年(877年),废于宋。据志书记载尚存石柱360根,占地面积为二千五百平方米,三面环水,一面背山,有七根大石柱立于地面,基座为覆盘莲花础,中轴通道旁有唐、宋石雕,内容有花草、神兽等。有宋石斛四个,残缺碑刻多方。1989年1月公布为县首批文物保护单位。民国年间重修。现在大雄宝殿、太姥殿、僧舍等建筑。
石奇、摩尼宫、国兴寺被称为福建太姥山的三绝。其中,始建于唐朝的国兴寺在宋朝的时候就被大火烧毁,现在建立在遗址上的寺庙是1992年修建的,但是在地下仍然保留着大量文物。
专程到太姥山国兴寺礼佛供莲花灯随喜建寺
星光“义工”绕塔三圈
去国兴寺的路上可以看见小山岗上有座石塔,即楞伽宝塔。它建于唐乾符年间,距今有1100多年,该名源于达摩祖师从印度带来的《楞伽经》。该塔为亭阁式石塔,七级八角实心结构,高8.5米,塔基豹脚座,基层刻有力士、花卉、神兽,各层均有佛龛,下层正中有铭文“楞伽宝塔”四字。据考证,唐代八角形塔,国内其他地方尚未发现。石塔在清朝期间被毁,构件散落山涧,1986年重新找回按原建样复原;2006年桑美台风时,塔顶也被飓风刮落,现已恢复。该塔在游览时太姥山各个山头均可看到,客观上起到定向的作用。
太姥山胜景
相传尧时,有一位老母在才山以种蓝为生计,是才堡人。才堡位于太姥山下,背靠太姥山麓,面临下尾洋,河道宽阔,物产丰富,是当时往来之旅必经之站。蓝即蓝草,是上古时期用于染布的一种原材料。志书记载说太姥山下还有一条蓝溪,其水就出于太姥山中,而且还相当神奇,每年八月间,溪水会变成蓝色。相传太姥娘娘染衣,民众在此期间相候取水,用水熬蓝草染布,其色泽最佳。至宋、明、清间,有不少游历太姥山的文人骚客,见蓝溪盈盈一水间,纷纷赋诗,留下不少咏叹,如宋代郑樵《蓝溪》诗:“溪流曲曲抱清沙,此地争传太姥家。千载波纹今不改,种蓝人果未休耶?”
一线天是太姥山上著名胜景之一。一块巨石,威严耸立,当中裂开一条像得斧劈开的狭窄石缝。仰望洞上,一线蓝天,清澈如练,所以叫一线天。
说起一线天的由来,还有一段神话故事。相传太姥娘娘命白猴在炼丹井旁看守出炉的仙丹,因为连续数十日,十分劳累,所以,仙丹出炉时,白猴竟迷糊糊地打起瞌睡来。这时,贪吃懒做而又想成仙的金老鼠,愉愉溜到炼丹炉旁,含起一粒仙丹就跑了。金老鼠因做贼心虚,慌慌张张地跌了一跤,碰响了干柴,白猴被惊醒,抓起一把神斧,一边追赶一边大声喊道:“好吃懒做的金老鼠,看你往何处逃?”金老鼠根本不把白猴放在眼里,它东蹿西蹿,又蹦又跳,一下子钻进了一块巨石下的一个小洞里。白猴抓不到金老鼠,气得火一丈,挥动神斧,“咔嚓”一声,犹如晴空霹雳,巨大的顽石便裂开了一条狭窄深长的石缝。金老鼠口含仙丹,惊慌逃跑,白猴紧追慢追,金老鼠逃得无影无踪。传说,这一线天就是白猴用神斧劈成的。
一线天非常“狭窄”,星光“义工”这样的身体(以后要瘦身了)都差点过不去,在朋友们的蛊惑下,星光“义工”还是通过了一线天,据说非常狼狈。
这石段长二十余丈,宽只有一尺多,深约200余米。有许多地段极为狭窄,只容一人侧身紧擦峭壁挤过。有一段石缝,底部狭窄得放不一脚,游人只能靠四肢支撑峭壁,交替前进,擦壁挤过。临过一线天出口处的一段石缝,高不过三四尺,宽也只有一尺多,且成月牙形,游人只有侧身弯腰,才能过险关。游人侧身移到石缝当中,仰面顺着几丈高的峭壁向上望去,无边无际的天空,顿时变成了一条蓝线,真是名副其实的“一线天”啊!一线天内,终年流水不断,峭壁上湿漉漉的,感觉很脏。可是,奇怪得很,尽管游人穿着雪白的衣衫侧身擦壁而过,出来以后仍然干干净净的。
一线天的景色奇特、壮观,确实引人入胜啊!明朝姜芳,游太姥山的时候,形容一线天的险峻雄伟壮观,写道:“古窍何年辟?中间别有天。窦穿云影细,漏入曙光偏。危石常疑坠,悬崖似欲连。邱何处是?玉杖倚山边。”
【感悟】来游太姥的人,如若不过一线天,不算游过太姥山!这话一点不假。凡是来游太姥山的人,谁不去走走一线天,观赏一番一线天的壮观美景呢?
世传太姥娘娘还是种茶、制茶的始祖。有一年,山下周围村庄小孩流行麻疹,她以山中绿雪芽茶制做成茶叶,给患病孩子服用,果然十分有效,救活了很多小孩。后人还推广移植山中的古茶树,并仿效她的制作方法,将茶叶晾干收藏起来,以备饮用。现在福鼎的绿雪芽就出于此,太姥山鸿雪洞口仍生长一棵古茶树,及太姥娘娘浇灌绿雪芽的一口丹井。因太姥娘娘乐善好施,深得人心,并曾将其所种绿雪芽茶作为治疗麻疹圣药,人们感恩载德,便把她奉为神明。
- 相关评论